![](/uploads/5cb2ccba-8802-4d78-b891-b7f2ef8cfb39-%e6%97%a5%e6%9c%88%e6%bd%ad.png)
疫情與水情減緩的同時,當嚮往出遊日月潭湖光山色的時候,也要關注一下大雨所挽救的外來入侵種-魚虎。這個在民國60-80年代從東南亞北上台灣走秀水族市場的觀賞魚,在飼養者惡意棄養,落地生根台灣多處的淡水流域。其兇猛的獵食習性,造成地方淡水魚大量減少甚至滅絕。在日月潭會引起群起公憤,也就是因為魚虎的行為已經侵犯到地方漁民的漁獲(曲腰魚、奇力魚等魚種),不過矛盾是日月潭多數的經濟魚種也是外來種,但這部分複雜的跨國搶地盤爭老大的愛恨情仇,就不是這裡要討論的議題。不過就是在幹掉原生魚種的同時,也斃了經濟魚種,才讓這樣的生態兇殺案可以從保育界跨足到地方產業的版面,搏得更多人的關注。
我們還是回到要談論的保育生物議題,魚虎除了生性兇殘、呲牙裂嘴、吃魚不吐骨頭外,它可以適應台灣許多淡水流域就因為可以在低溶氧或是濕潤的泥灘地生活,這樣的「超能力」來自於魚鰓旁的原始肺,也讓它有相當強的環境適應能力。所以坦白說,這次水情回穩應該主要是讓它可以再次大快朵頤吃自助餐,對它的生存影響不大。
影片ㄧ、在泥巴坑裡輕鬆抓魚虎
這樣特徵的魚種,其實在台灣水族世界裡面也不少,異形和鯰魚類常可以發現。所以當我們享受逛水族館和飼養的樂趣時,也要嚴守照顧不棄養的道德底線。特別到是無力飼養又找不到人收養時這些魚種或是寵物時,其實把心一狠放冷凍做標本或是發展寵物料理,都勝過放養自然,轉嫁公眾承擔社會成本。如果不想陷入這樣天人交戰的生命教育衝突,也可以向上關注監督政府的政策管理,在進口、買賣和流通上確實管控(這部分內容就得推薦閱讀中山大學顏聖紘老師的著作了),讓我們的生態保有自然美,同時減少社會成本的負擔。
參考資料
日月潭水位回升!九蛙全浸水 湖中「惡霸」魚虎橫行
https://today.line.me/tw/v2/article/56ewBR?utm_source=lineshare
入侵魚虎肆虐,有解嗎?(顏聖紘老師)
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7492/2318896
Channa micropeltes
https://en.wikipedia.org/wiki/Channa_micropeltes